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诚信文化

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 —攀枝花市西区“三说会堂”走出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1/03/19|来源:|专栏:诚信文化

  攀枝花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试点城市之一,将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全市“五大建设”之一全面推进。攀枝花市西区在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形成基层组织强大合力;以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矛盾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员、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为实践主体,走出了以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三说会堂”方式协商共治,多元联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 

  一、党建引领,拓展新路径 

  攀枝花市西区积极探索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西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 坚持党委领导、 属地管理、 条块结合,由党委政法委员统筹协调,整合基层“两所一庭一中心” (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力量和调解职能,依托“诉非衔接” “公调对接” “诉源治理”工作协调机制,畅通“党委-支部-党员-群众”联系纽带,鼓励党员干部和群众建言献策并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建设之中,在组织、行动和服务上调动多方力量共同解决群众诉求,多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联动联调,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二、“三说会堂” ,谱写新篇章 

  一是群众说事,端口前移铸堡垒。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着眼抓前端、治未病,变“有需才调”到“主动出击” ,依托基层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群防群治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倾听群众所思所想,实现信息摸排前移、宣传引导前移、调处化解前移。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积极引导和组织村(社区)干部、周围邻居等参与,利用群众对当地、当事情况熟悉的特点,从群众的角度还原矛盾纠纷本质,找准矛盾纠纷症结,便于对症下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二是干部说理,贴心服务促和谐。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党委、政府主动介入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定期组织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听取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邀请辖区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退伍军人等有威望、有影响力的同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将乡风民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法规相融合,谈事摆理,打通矛盾纠纷当事人心结,将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三是法官说法,一站服务解民忧。为破解多元解纷下的人民调解反复率高和可执行性低的局面, 人民法庭创新便民惠民举措,充分利用法庭人才队伍专业,知法明理的专业优势,全程介入纠纷调解,指导调解全过程,当场审查调解协议,在多方“零距离”纠纷化解基础上, 对符合司法确认的案件, 提供“一站式”司法确认便民服务,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法律强制执行力,彻底改变人民调解“软弱性”局面,给矛盾纠纷当事人吃了一剂“定心丸”。通过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权威的司法确认服务,打开了多元解纷总阀门、激活非诉机制动力源,“依靠人民群众、就地解决纠纷”的“枫桥经验”进一步根植到西区的田间地头。 

  三、正视挑战,创新出实效 

  西区始终正视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社会治理的挑战,整合基层庭所调解职能,通过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三说会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以“3+N+1”解纷模式提供“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便民服务(即“3”是法庭、派出所、司法所; “N”是其他单位、部门、组织和群众等; “1”是一站式司法确认服务) ,让司法资源和人民调解资源优势互补,力量叠加,构建了“联动联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多元解纷格局,“三说会堂”逐渐成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社会治安的“责任人”、化解矛盾的“有心人”、分忧解难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格里坪镇为例,“三说会堂”启动以来,共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387 起,调解成功率由过去 95%提升到 99%,法庭案件收案数由 2018 年的 292 件大幅下降到 2020 年的 146 件, 收案数下降 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