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诚信文化

海南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着力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2/01/21|来源:教育部网站|专栏:诚信文化

  海南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结合海南历史文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探索打造以田园耕作劳动、家务生活劳动、文化传承劳动、科学探究劳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系统谋划绘蓝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就劳动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条件保障和组织实施等作出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并明确时间表、细化路线图。省教育厅将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打造“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海南中小学生“特色印记”的重要内涵,严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地各校将劳动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要点,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确保人力、财力、物力、精力“四到位”,为劳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把中小学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作为衡量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工作情况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保驾护航”。

  聚焦重点抓落实。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中小学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推动中小学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共享机制和“一对一”横向交流机制,由职业院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中小学校开设职业技能课,鼓励职业院校向中小学校开放技术技能实训基地。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近年来,全省通过线上和线下培训劳动教育教师近千人次,建设劳动教育教师工作室70余个。着力构建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技术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小学以校园劳动和家务劳动为主要内容,初中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普通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修订《劳动与技术》教材,突出“手脑结合、强化实践性”“以活动为载体”“贴近中小学生现实生活,体现海南特色”,在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阶段使用,由省级财政予以支持保障。把劳动教育列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设置6个学分。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写进专业教学计划,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推进中职学校劳动教材编写工作。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在中小学校内和周边新建、改建劳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研学基地和各类工厂、农场等社会资源,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如,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发热带生态农业示范教育课程等。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中阶段将“劳动技术”内容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模块,每学期如实记录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注重引导学生记录参与的典型劳动事例和感受体会等;高中阶段将劳动教育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模块,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依据和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多维发力塑特色。以田园耕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在全省乡村学校探索开展田园课程实验,建设75个田园课程推广实践省级基地学校。目前共有230余所学校开设田园课程,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以家务生活塑造学生自立意识和能力,鼓励学校开设家务劳动课,引导学生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的良好习惯。全省共有50余所学校通过建设专业化教室、聘请专业教师,开设烹饪课程,培养孩子生活技能,使每位学生学会做1—3道特色菜肴,90%学生通过该类课程学会了做饭等日常家务劳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支持学校探索开设黎锦、苗绣、制陶、民族乐器制作等特色校本课程,让孩子通过学习民族工艺制作技术,加强文化浸润,增强文化自信。以科学探究劳动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科技创新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如,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场,创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发航天科技科普和体验课程,让学生在探索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